这一章将大略地介绍两种让你得以跟读者们互动的工具:回响与引用。同时也将介绍相关的设定,以及其背后的精神。(请不要忘记,虽然 MT 有提供这些功能,但你永远有权利决定要不要采行。)
回响功能可能是最简单的互动方式之一了。
有了回响功能,你发表了文章之后,就可以在网页上直接让别人来加以响应;这样子既不会暴露你的隐私(因为你可以不要公开电子邮件信箱,或任何私人联络信息),又可以如滚雪球般地,招揽更多有兴趣的读者一起参与讨论。
理论上,除非你有特殊需求(例如祇想宣告不想接受响应),否则强烈建议你使用这个回响的功能。如果你祇是为了要安置版面而考虑不用的话,你仍然该启用这个功能,而把板面的安排交给模版来处理。至于不想遭受陌生人带窥探性的回响的话,则可以另行删除(在「修改文章」的地方),或者是使用「禁用 IP 」的功能。
要启用回响功能的话,祇需要在发表文章的时候,核选「允许回响」就可以了;如果想让「允许回响」变成惯例的话,也可以在「网志组态」的「偏好」里,核选「预设允许回响」;反之,如果你希望惯例是不允许回响的话,也可以在「网志组态」的「偏好」里,把「预设允许回响」的核选框给取消掉。
至于已经发表的文章,则可以在「修改文章」的画面中,重新核选。
除了「允许回响」之外,另外在「网志组态」的「偏好」里,还有一个「接受匿名回响」的核选框。一旦你核选了这个选项之后,所有发表回响的读者,就都必须要至少留下网址或电子邮件地址才行,否则就会看到「回响出错」的讯息。
不过同时你也应当要注意,这样子完全无法保证读者所留的网址或电子邮件地址就是真的。
一样在「网志组态」的「偏好」里,有一个「回响接受 HTML 语法」的核选框。一旦你核选了这个选项之后,读者在发表回响的时候就可以任意地使用 HTML 卷标 ─ 这样会让发表回响时的自由度增加,读者们甚至可以贴图、使用背景音乐等;但是你也该注意,这相对地也会让你的板面风格有被打破的可能,甚至是被以大量的图片等多媒体档案,塞爆其它读者的频宽。
这个选项祇能够在「网志组态」里修改,没办法临时在特定的文章里做出「特例」。
如果你因此决定不要在回响里接受 HTML 卷标的话,你就该核选「回响自动转换链结」。
为什么呢?因为这样子当读者发表回响时,如果提供了任何信息的链结,这个链结才能够自动生效(而不需要你或其它读者先小心翼翼地把它复制下来,再贴到浏览器里。)
这个选项也一样在「网志组态」的「偏好」里,一样必须先设定好,不能有所谓的「特例」产生。
对这个部分有兴趣的人可以参考 Movable Type 使用手册:回响
回响功能可以让读者在你的网志上发表回响;或者反过来说,当你自己就是读者的时候,让你可以在别人的网志上发表回响。但是如果你想要把回响发表在自己的网志上时该怎么办呢?
你当然可以在自己的网志上迳行发表文章,然后最后再留一个链结,连结回别人网志上的文章。可是问题在于,如果其它读者祇看到别人网志上的那篇文章,就没办法得知有你这么一位读者,为那篇文章写了这么一篇「有感而发」了。
这个时候「引用功能」就是用来处理这个状况的好工具。
「引用功能」会在网志上列出前来引用的其它网志以及其它文章,所以读者就可以循线继续阅读下去;甚至「引用功能」还可以先把那些文章的「文摘」列出来,于是读者还有机会挑有兴趣的看就好,节省连结的时间。
因此我也同样地强烈建议你启用「引用功能」。
当你在发表文章的时候,可以核选下方的「接受引用通告」;这样子一来 MT 就会为这一则文章设立起一个引用 ID ;同时在预设的情况下,读者将可以在索引页面或各种汇整里,看到文章底下多了一个「引用」的链结。
按下这个链结之后会出现一个弹出式窗口,里面会列出这一则文章的引用网址,以及其它前来引用的文章项目。
如果是你要引用别人的文章项目的话,首先你也得取得这样子的一个引用网址,将其复制下来,然后当你发表文章的时候贴到下面的「引用网址」里,当文章发表出来的同时,就会同时送出引用通告。
同样地,如果你希望这个选项被预设核选的话,你也可以在「网志组态」的「偏好」里,核选「接受引用通告」。
实际上不单单祇有文章才能够引用或者被引用;在 MT 里,「类别」也可以有一样的功能。
在「类别」的「编辑类别属性」画面中,你可以指定是否要让某个类别可以被引用;若核选了「允许引用通告」的话, MT 也一样会为这个类别建立起引用 ID ;另一方面,你也可以把某些引用网址贴进这个画面里的「引用网址」栏里,如此一来任何被指派到这个类别的文章,都会自动地引用特定的文章。
你也许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,不过总之系统有这样的功能就是了。当一群人有计画地开始集体写作的时候,这种功能就可以为网志间的文章和类别建立起非常紧密的网状结构。
对这个部分有兴趣的人可以参考 Movable Type 使用手册:引用功能